香港的少數族裔人士(1)
香港的少數族裔人士數目在過去10年顯著上升約7成
1. 在2016年,少數族裔人士數目達584 383人,佔香港人口約8%及較2006年顯著上升約7成。
(圖 1)

主要族羣包括菲律賓人、印尼人、南亞裔人(2)、混血兒和白人,而大多數菲律賓人和印尼人是外籍家庭傭工
2. 在香港的少數族裔人士中,大部分為菲律賓人(佔全港所有少數族裔人士的31.5%)、其次是印尼人(26.2%),他們大部分是在香港工作的外籍家庭傭工。其他主要族羣包括南亞裔人士(14.5%)、混血兒(11.2%)和白人(10.0%)。
3. 在南亞裔人士中,印度人口最多(佔全港所有少數族裔人士的6.2%)、其次是尼泊爾人(4.4%)和巴基斯坦人(3.1%)。
(圖 2)

與較年長一輩相比,較多年輕的少數族裔人士(不包括外籍家庭傭工)在香港出生
4. 在2016年,分別有72.2%及51.0%的0至14歲及15至24歲的少數族裔人士(不包括外籍家庭傭工)在香港出生。在其他較年長的組別,該比例顯著下降至少於20%。這反映越來越多少數族裔人士在香港落地生根,他們的子女亦在香港土生土長。
(圖 3)

超過6成5至14歲的少數族裔人士(不包括外籍家庭傭工)能夠閱讀或書寫中文
5. 一般來說,較年輕的少數族裔人士(不包括外籍家庭傭工)擁有較高的閱讀/書寫中文的能力。在2016年,分別有64.3%及52.9%的5至14歲及15至24歲的少數族裔人士能閱讀中文。他們能書寫中文的相應比例分別為62.0%及49.7%。
6. 有趣的是,55歲及以上少數族裔人士(不包括外籍家庭傭工)能閱讀/書寫中文的比例高於中年的少數族裔人士。這與較多年長的印尼、韓國及日本人能閱讀/書寫中文有關。
(圖 4)

在已婚並與配偶居住在同一住戶內的少數族裔人士當中,較多泰國、印尼、日本及韓國女性的配偶是華人。在男性方面,較多白人及印尼男性的配偶是華人
7. 事實上,在已婚並與配偶居住在同一住戶內的泰國及印尼女性當中,她們嫁給華人丈夫的比例頗高,在2016年分別達78.8%及60.9%。這比例遠高於泰國及印尼女性嫁給相同種族丈夫的比例(均為13.0%)。
8. 至於已婚並與配偶居住在同一住戶內的巴基斯坦人,他們的配偶大多是同一種族。然而,在2016年,約有八分之一(12.8%)的巴基斯坦男性,其妻子為華人。
(圖 5)

註釋:
(1) 指非華裔人士。
(2) 包括印度人、巴基斯坦人、尼泊爾人、孟加拉人及斯里蘭卡人。
其他參考資料
1. 《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-主要結果》
2. 《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-簡要報告》
3. 《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-主題性報告:少數族裔人士》